2025-07-20来源: 艺术中国 |
罗斯托夫冬季写生 布面油画 2022年60x80cm 2025年7月18日,《心中的白桦林——张勇油画作品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开幕。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玉龙、副院长赵亮、油画系主任李建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京师美术馆馆长甄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欧美同学会海归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古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京师美术馆副馆长李岩等艺术界嘉宾、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季海洋主持。 艺术学博士张勇发言 张勇自2002年起赴俄罗斯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深造,曾受教于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索罗明先生。本次展览作为张勇二十年艺术探索历程的阶段性总结,共精选29幅代表作,完整呈现了艺术家从早期求学阶段到后期创作成熟的发展轨迹。 彝族姑娘 布面油画 2012 年60cmx80cm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素描人体、油画人体、静物与风景写生作品,均可窥见艺术家在造型,色彩关系与空间处理方面所进行的研习。其作品体现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影响,注重结构的严谨与光影的表现,同时在笔触运用中包含个人的探索方向。 罗斯托夫冬季写生 布面油画 2022年60x90cm 张勇的创作题材深受其学习背景影响。在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历史军事题材工作室的经历,使其早期创作较多集中于历史与军事题材。归国后随着艺术视野的拓展和对本土生活的体察。他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对中国现实生活的描绘。这一转变体现了其艺术视角向本土的回归,也反映了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演进。其近期作品在延续学院派造型严谨性的同时,更着力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艺术语言,以平实的视角关注时代变迁中的具体瞬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京师美术馆馆长甄巍教授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京师美术馆馆长甄巍教授在致辞中说到,此次展览让我们有机会重新领略了传统艺术和绘画技法的魅力。无论是油画、素描还是人物、风景在体现艺术家学院派严谨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绘画技法的同时,也呈现了艺术家面对艺术时认真而虔诚的创作态度。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和海量视觉信息冲击的当下,回归古典与经典艺术显得尤为珍贵。此次展览为我们重新思考美术创作中何为珍贵、何为品质的核心命题提供了有益的样本。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玉龙教授致辞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玉龙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俄罗斯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曾产生深远影响。俄罗斯艺术虽然植根于欧洲传统,但它发展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是一种深沉、厚重,甚至略带苦难与压抑的情感表达,这种独特的艺术气质构成了俄罗斯美术的显著特征。张勇的作品,恰恰体现了对俄罗斯艺术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融合中国艺术传统的努力——无论是其对传统的坚守,还是对生活、社会、现实的贴近,都展现出一种纯粹而鲜活的创作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欧美同学会海归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古棕教授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欧美同学会海归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古棕教授认为此次展览是对俄罗斯与中国经典艺术的一次回望。“在俄罗斯,我们不仅学习技艺,更在感悟这个国家的历史文脉、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领略其在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的璀璨成就。正是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我们研究俄罗斯艺术体系,根本目的在于扎根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学习借鉴绝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祖国和人民。” 展览现场 “在张勇的作品中,能清晰看到这种跨文化学习的成果。归国后,他在教学实践中既注重重大题材创作的系统性训练,也重视基础艺术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师生以学术的虔诚,长期专注地钻研造型、色彩等艺术本源问题。”古棕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俄罗斯艺术确实独具特色。它既有欧洲艺术传统的禀赋,又在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形成了独有的奔放而纯粹的表现语言。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吸引众多中国学子前往深造的原因。对我个人而言,这种艺术体系对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的严格要求,深深影响了我的艺术观念。”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场嘉宾合影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4日。 责任编辑:王洁 |